周邊旅游
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于山東滕州,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后人熟知,成為永恒的經典。
繩金塔古街
繩金塔,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南昌城進賢門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間(公元904~907年),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只,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此而得名。
?;韬钅?br/>?;韬钅辜茨喜鳚h?;韬钅?、又稱南昌西漢大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獨一無二,并于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鄱陽湖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面積3960平方公里,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鄱陽湖旅游景區,主要指湖區內的景點及自然保護區整體。湖區有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鳥類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世界上現有白鶴大約為4000多只。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是白鶴的世界,水鳥的天堂。
鄱陽湖是長江江豚重要棲息地和種質資源庫,江豚數量穩定,種群結構合理,屬于長江江豚的優質種群。截止2016年,鄱陽湖現有江豚數量為450頭左右,是洞庭湖擁有江豚數量的5倍,占全中國一半。
廬山西海
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原名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地跨永修、武寧兩縣,由大型水庫柘林湖和佛教禪宗圣地云居山組合而成,是國家AAAA級景區。
風景區內有佛教文化內涵深厚的云居山與碧波萬頃、綠島擁翠、一級大氣、一類水質的柘林湖。這種山岳景觀和大規模的湖島風光緊密結合的景觀資源類型,在國內較罕見。
贛州古城墻
江西贛州不僅因山水秀麗而聞名于世,更由于這座古老城市因完好保存了自宋代沿襲至今的三千多米的古城墻而聞名遐邇。贛州宋城墻全長3664米,以其高低逶迤之勢與秀麗江水形成美妙反差。清晨漫步在古樸蜿蜒的城墻上,只見城外一江清流,遠處山間田舍煙云飄渺,近處街坊鱗次櫛比,讓人感到猶如置身于一幅美麗的《清明上河圖》之中。
三清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綠色旅游示范基地——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東北部,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三清山風景名勝區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和山峰,栩栩如生的花崗巖造型石與豐富的生態植被、遠近變化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婺源
婺源東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鎮市,北枕國家級旅游勝地黃山市和古徽州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銅都德興市。
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游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